時間:2020-12-22 09:51
大
中
小
來源: 呂梁日報
脫貧攻堅吹響號角,作為文水縣史志辦公室分管扶貧工作的副主任,龐建強被單位選派為幫扶工作隊隊長,前往北張鄉東宜亭村駐村工作。至如今,龐建強已經在這個村工作了四年半?;仡欉@些年來當工作隊長的經歷,龐建強說,這些年,單位和北張鄉給與了大力支持,特別是隊員安麗麗,她椎間盤突出,丈夫在鄉里工作,上有八十多歲的婆,還有需照看的孫,基本上沒有因為家里事耽擱過工作;隊員任麗英,2021年1月就要退休了,本人身體不太好,但一直堅守崗位, 任勞任怨 ?!拔覀兝凼钦娴睦?,但看到貧困戶的日子越來越好,又感到由衷的高興?!?/p>
龐建強出身農家,跟著父母在農村生活二十多年。農村生活的滋味,他體驗得很深刻,很真切,也知道農村人真正缺的是什么。但初到東宜亭村,龐建強就發現,與自己的家鄉相比,這個村確實有些不一樣。
東宜亭村是一個有著2800口人,近700戶的平川村。平均海拔700多米,緊靠著文峪河,主要種植紅薯與玉米。村中60歲以上的老人500余人,學齡兒童400余人。青壯年主要外出務工。貧困戶主要有兩類,一是發展無基礎,二是因病欠賬大。經過回頭看,出列一部分后,2015年確認貧困戶5戶,2016年脫貧4戶,2017年脫貧1戶,2018年新識別1戶,2019年脫貧。
客觀地說,剩余的幾戶貧困戶,村里人多數是同情的,但也有人挖苦和看笑話。龐建強想,哪個村沒有幾個這樣的貧困人口,幸運的是有黨和國家的扶貧好政策。兩位貧困人口先后患病去世后,一個留下60多歲的老妻、一個扔下84歲的老母。每次走進他們的屋子,龐建強的心都不由地絲絲發痛。他暗想,個別貧困戶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路上,已經處于掉隊的邊緣,要千方百計幫助他們。
扶貧必須先扶志。扶貧隊員在替換,龐建強向組織申請,一直沒有輪換。他就想著多和貧困戶待一會兒,一家一家和他們聊,和他們謀劃未來。親眼看著他們一步步走出困境,實現脫貧。
冬天送棉被,夏天坐門口。連續多年,龐建強和工作隊隊員一家一家地和貧困戶交流著,同時跑前跑后,聯系相關的幫扶單位,為貧困戶繳保費,申請低保,核對政策??h里出資金,鄉里大統籌,合作社分紅,村兩委協商,幫助貧困戶自立自強。龐建強保持自己的電話24小時暢通,貧困戶不管是在國外當護工,還是在學校上學。有什么問題,一個電話打過來,滿口承諾,全力奔走。貧困戶的臉上逐漸有了笑容,生活也有了起色,貧困戶見了龐建強,都能大聲地叫出名字,露出信任與依賴的笑容。龐建強覺得:這是一種快樂,更是一種幸福。
天天住在村里,一家挨一家地跑,龐建強時時盤算貧困戶的事情,時不時地坐在貧困戶家里,和他們聊天,說心事。不論分內分外,他都盡全力給他們辦事跑腿;發揮自己特長,教貧困戶的孩子學書法寫字;幫助村委在陣地建設、燃煤管理、秸稈焚燒、環境治理等工作中想辦法、拿主意。村干部們對龐建強的認識越來越深,從一開始認為他是“搞形式”“呆幾天就會走”,變成了如今的辦實事的好干部。
村里的干部群眾逐漸認可龐建強。逢時過節,村干部和村民們就主動來叫龐建強到家里吃飯,或者送來點土特產。龐建強一一婉拒。這讓他心中充滿了感動和溫暖。贈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金杯銀杯,不如老百姓的口碑,老百姓說一句滿意,就是最大的滿足。
跟著黨的步伐,在扶貧工作隊長這個崗位上,龐建強已經度過了1000多個日日夜夜,他說,苦也有,累也有,但我更幸福,也更快樂。
來源:呂梁日報 記者 梁瑜